43岁音乐人患癌去世,癌症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1-02-053250 次浏览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
然而,就在世界癌症日的前一天
2月3日,@新浪娱乐 微博发布
#赵英俊去世#
上了微博热搜,截至目前阅读30.4亿
这个乐观幽默又有才华的潇洒哥潇洒地走了
他曾创作/演唱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唐人街》《大王叫我来巡山》
《世界上不存在的歌》《都选C》
.....
他还送给我们每个人一朵小红花
也正是因为《送你一朵小红花》这首歌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
这一次,他的离世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工作重要,身体固然更重要。相信看到这个消息的人,会慢慢改变自己的作息。这期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癌症的相关话题。
01、癌症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无数有关癌症的新闻和事例,让我们感觉癌症越来越近了。小编想说的是——这不是感觉,是事实。
前不久,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数据:
2020 年,预测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 1,929 万人。其中,中国以 23.7% 的占比,成为全球癌症新增人数最多的国家。
大约每 4 名新增癌症患者中,就有 1 名发生在中国。
癌症的发生,有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
不可控的是年龄和基因等,年龄增长是所有癌症的重要原因,同时,大多癌症也都和遗传有关。
而可控的,还是老几样——烟、酒、肥胖等明确致癌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中国的癌症筛查率提高了。不过,这是个好因素,癌症筛查率提高,使得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在发病早期就接受到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02、很多癌症都是“省”出来的
癌症发病率水涨船高的背后,与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其中一个习惯,就是不该节省的“节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碳生活,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这是以不损害健康为前提的。损害健康的节省,万万不能!
1. 省钱——不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有些老人上街买菜,挑着买便宜的,但往往便宜的果蔬都早已不新鲜。
便宜、打折的水果蔬菜许多都伴随着腐败变质的问题,其中霉菌是一级致癌物,如果霉菌布满了整个食物,哪怕你把发霉的部分削掉,还是会有致癌风险。
正确做法:
① 买菜时,尽量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当天现宰的肉,鱼尽量要现场剖的,这样营养成分才是最佳的。
② 市场上还有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蔬菜和水果,如果放置时间太久,这种也尽量少买。
2. 省电——做饭时不开抽油烟机
会吸入大量油烟。
那这些油烟会对家人的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如果在一个密闭的、没有开启抽油烟机的环境炒菜,在里面呆一小时,对肺部的伤害相当于吸两包烟!”
正确做法:
① 炒菜时一定要开启抽油烟机。
② 并且定时对抽油烟机进行清洁,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
3. 省油——食用油放很久也舍不得扔
食用油一旦开封,3个月就是安全用油的临界点,开封3个月还没有吃完的油,就相当于我们身边的一个危险致癌因素。
油脂氧化和酸败后,常含有黄曲霉毒素污染,会产生一股“哈喇味”,加热时烟大、呛人,这跟肝癌的关系很大。
别想着用太阳晒晒,黄曲霉毒素就没有了,其实现在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能把黄曲霉毒素去掉。
正确做法:
① 如果家中人口少,最好买小桶装的油。
② 大桶油一定要用油壶分装,油壶则选择磨砂工艺或不透明的更安全一些。
③ 不要把油瓶摆在窗台等阳光能直射的地方,这样更容易氧化。
4. 省菜——桌上总有一盘隔夜菜
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就会转变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多。
偶尔吃一顿没有关系,但如果长期吃这样的剩菜,摄入的亚硝酸盐很多,从而对人体造成一些影响,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会致癌。
正确做法:
① 不是所有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都很高,比如肉类的亚硝酸盐含量就比较少,所以肉类是可以剩下的(但也不要超过一天)。
② 但这些种类的隔夜菜最好扔掉,比如绿叶类蔬菜,隔夜最危险!因为它的硝酸盐含量较高。
5. 省力——有些癌是懒出来的
有些人好像每天除了工作久坐,就是睡觉了;能坐车绝不走着,能坐电梯绝不爬楼梯……一点儿也不舍得花点力气锻炼,长期这样缺乏锻炼,患癌风险真的会增加!
世卫组织早在2013年就公布,懒得运动已成为全球第四死亡风险因素。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免疫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癌的几率。
正确做法:
① 走路就是很好的运动,它能缓解压力、强健肌肉、减轻体重等。每天抬头、挺胸、大步走,持续30分钟以上为宜。
② 工作时,最好每20分钟就站起来抖一抖,伸伸腰、踢踢腿,这也算是一种运动。
6. 省事——懒得体检,错过癌症最早发现期
懒得去体检,想给自己省点事!
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症状出现才去医院,这时查出癌症往往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医生也没有办法。
正确做法:
健康人群每年定期体检,有癌症家族史、有危险因素人群还要每年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03、筛查让更多的癌症早点被发现
世卫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及早发现、明确诊断,从而获得更多的治愈机会。
今天小编再来介绍几种最常见肿瘤的早期检查方案。
1、大 肠 癌
高危对象:
1.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 20 岁。
筛查建议: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
(2)76~85 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 有大肠癌家族史 ” 直系亲属筛查:
(1)1 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 60 岁)、2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 10 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 FOBT 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 1 位,且发病年龄高于 60 岁): 40 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 检测 ,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 7 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 1 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 FOBT 检测 + 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2、乳 腺 癌
高危对象:
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2.既往 30 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45岁前;
(3)家族中有2人患乳腺癌患者(1人双侧或2个单侧),发病年龄在45~50 岁;
(4)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 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 X 线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 40 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体检;
(5)必要时每年 1 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 MRI 检查。
3、肺 癌
高危对象:
年龄> 40 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 2 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 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 CT 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 LDCT 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 PET/CT 作为肺癌人群筛查的方法。
4、肝 癌
高危对象: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1.慢性乙肝病毒(HBV)或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药物性肝损患者;
5.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 积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血症等;
6.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7.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筛查建议:
1.男性 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 6 个月筛查1次。
5、胃 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 岁以上;
2.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 6~12 个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
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筛查建议:
年龄> 40 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虽然人类还没有找到治愈癌症的办法,但只要早筛查、早发现,我们就有可能战胜癌症,把伤害降到最低。
04、面对癌症每个人都要做的事
癌症看似很遥远,却在虎视眈眈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强大并且不断在成长的对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与它狭路相逢。
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怎么做才能减少癌症的发生,我们也知道如何早早发现肿瘤以便治疗。
减轻癌症危害,需要做好“三级预防”——
肿瘤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肿瘤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肿瘤三级预防:康复治疗
1.饮食预防
限制饮酒;多吃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 和纤维素;进食粗粮,不要进食精炼的碳水化合物和糖;用鱼、坚果、豆类代替红色肉类;注意饮食营养平衡、不偏食;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饮食适度、不过饱;少吃过咸过热、烧焦油炸、发霉的食物。
2. 生活习惯的预防
肿瘤的发病与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故为“生活方式癌”。 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度疲劳、体力透支、过度营养等。性情乐观、开朗,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不吸烟。
3. 运动防癌
每天运动1小时,对于防癌抗癌都有益处,但是这里指的运动都不是剧烈如奥运般的运动 , 而是长期的,有恒的有氧运动。理想的温和运动是每周三、四次,每次至少30分钟,或20分钟的有氧运动,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4. 注意常见的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粘膜白斑;色素痣;乳腺囊性增生;胃息肉、结肠或直肠息肉,尤其是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等,应及早检查治疗。
5. 疫苗接种
通过接种乙肝疫苗、HPV(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预防乙肝病毒、HPV感染,防止病毒相关肿瘤。
6. 定期体检,预防肿瘤
通过定期体检,发现身体存在的异常以及癌症危险因素,通过及时调整、治疗降低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二级预防。
2021年,经历了去年一年的不安和动荡,没有谁比现在的我们更明白,活着有多好,我们可以体会酸,体会甜,体会爱与被爱,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认真过好每一天。
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爱护身体
如果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想爱的人
请抓紧去做,珍惜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