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携手筑起生命通道—— 首例超极低体重新生儿PICC置管
发布时间:2017-01-25 4535 次浏览
当娃娃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响起,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他们在呼唤,向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在我们新生儿科,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呵护这些爱的种子,看到患儿的健康成长,父母的笑容让我们倍感温暖,我们愿意用细心相伴,精心作舟,为你们摇摆到健康的彼岸。
新生儿科今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天使”,一位仅仅28+1周,体重只有840g的襁褓男婴坚强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早产,不得不在在父母忧伤、期盼的目光中送到了我们科急救。
对于我们科室来说他是一个奇迹,是一份幸运,更是一位坚强的使者,因为他是我们科室有史以来第一位超极低体重儿。看到他奋力的呼吸,想要拼命的感受这个世界,我们意由心生,想要极力帮助他。可是他竟是如此的弱小!每一根血管都如此脆弱,仿佛吹弹可破!面对这样的患儿,刘丽萍护士长亲自上阵,协助责任护士仔细寻找,首先费力建起了两根维持生命的外周留置针通道,但要想坚守住这么弱小的生命,维持呼吸、血压以及营养等等的用药必不可少,这些药物外周静脉怎能承受得起?!我们新生儿科从来没收过这么小的宝贝,看到他在CPAP呼吸机下平稳的生命体征,每个人都被他的坚强所感动着,都迫切的希望他可以用他的坚强活下来。如何为这么小的生命建立起能够支撑生命的长期通道,确保医生及时用药和患儿的及时治疗,我们想到了PICC置管。为了他,我们考虑再三,黄蜜嘉主任、刘丽萍护士长毅然决然决定联系静疗专科护士冯玉玲护士长,希望通过PICC会诊能帮助患儿延伸生命线,为了一线希望,我们也要试一试!
很快,静疗专科护士冯玉玲护士长、叶琳来了!据冯老师说她到目前为止置管的最低体重儿是1200g,但在她们详细了解了患儿病情和充分血管评估后,决定为他试一试。选择血管和执行穿刺是确保置管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评估后,决定从患儿右大隐静脉、右腋静脉作为首选和次选通路,为了确保静脉保护和顺利置管,12:40通过商讨由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好的孙玉婷护士穿刺成功后,冯玉玲护士长完成送管和长度、固定等的专业操作。整个置管过程紧张中带着压力,但在刘丽萍和冯玉玲护士长联合精心安排,以及陈旭玉、陆叶、静疗专科护士叶琳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在13点30顺利完成了PICC的置入,既顺利完成了血管通路的建立,又确保了置管过程中患儿的安全。置管过程中专科护士充分考虑到“一针输液”的理念,为了让导管满足患儿疾病过程中身高增加等因素,讨论后最终决定体内留置导管15cm,X线胸片提示导管顶端位置在下腔静脉理想位置,为了患儿日后静脉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序幕。
这是首次儿科专业护理和静疗专业护理联合作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具有挑战的联合护理操作中,充分体现了团队和专业护理的价值,更提升了我们新生儿主动护理干预的理念,为未来我科新生儿领域及我院静疗专科护理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护理和奉献无私的爱给予你们。宝贝,看到你们茁壮成长,幸福美满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下一篇相亲相爱大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