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护团队>>护理团队>>护理资讯

致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0-03-19 4775 次浏览

吴玲玉:

见字如晤,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肯定已经战胜了疫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你,一定在拥挤的街头徜徉,一定在热闹的火锅店里饕餮,一定在去向远方的高铁上欣赏窗外风光,因为这都是我现在最最想做的!

当然,现在的我还在隔离病区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虽然镇江的最后一例确诊患者早几天就出院了,但是危机还没有解除,我这个穿着白袍的小战士还要继续战斗!

佛一切还都在昨天,1月31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决定组建临时病区“呼吸三病区”收治疑似感染患者,本来准备欢度新春佳节的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个光荣的集体,成为了其中最普通的一员。虽然我只有24岁,但也是参加工作3年的“老同志”了,以前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幻想,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接到抽调通知的时候内心特别激动,心想着自己也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了。这份激动的心情到穿防护服进病区的时候发生了一丝变化,心里那份被深藏的恐惧蠢蠢欲动,虽然我是个“老”同志,但这样的阵仗的确是头一遭,按照防护要求一步一步穿好后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心里却想着感染了怎么办,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这个小同志还是不够坚定。

到了隔离病区的门口,带队的丁浩副主任突然停下来,很严肃的跟大家说:“同志们,前面是病毒,是战场,后面是国家、是人民,我们不能打败仗啊,加油。”简短的几句话听得我热血澎湃,第一次真实的感觉到自己职业的崇高,恨不得马上就和新冠病毒大战三百回合。

理想越丰满往往现实就越骨感,进了隔离病区才发现根本没有想象中的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和在普通病房一样简单常规的护理操作,但是在难度上却翻了一番,一身的防护是保护也是阻碍,戴着护目镜雾气腾腾,特别影响视线,连最基本的核对病人信息都成了问题,也没办法擦,只能祈求着护目镜里的雾气赶紧凝结成水滴流下来,顺便洗洗镜片。有时遇到静脉穿刺的病人,还要靠戴着手套的手找静脉、评估血管是否充盈,有弹性,困难重重,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毕竟我们是病人最坚实的依靠。

隔离病房禁止探视,禁止家属陪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护理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病人及家属特别不理解,担心我们照顾不周。记得有位80岁的老爷爷,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加上脑梗死后遗症,BI评分只有35分。平日里老爷爷都是由家人照顾洗漱、喂饭、擦洗身体、换尿不湿,但到了隔离病房这些工作必须交给我们,一开始老爷爷特别不理解,生怕我们照顾不周,拒绝治疗也不愿意吃饭,一心想和家人在一起。知道了老爷爷的想法后我特别理解,因为只有对家人才能无条件信任,心想如果我能像家人一样照顾老爷爷,甚至比家人还要细致体贴,老爷爷一定会特别理解并接纳我们。于是我除了日常的护理,有空就去看看爷爷,陪他聊聊天,给他鼓励,解决力所能及的难题,渐渐的,老爷爷接纳了我们,对我们敞开了心扉,特别配合我们的治疗。有次给老爷爷喂饭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要谢谢你们哪,在这里很麻烦你们,有空去爷爷家玩。”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感觉这些天所有的辛劳付出都特别值得。

整个2月都是忙碌的,但是这忙碌之中也有欣慰,也有暖心,也有感动。欣慰的是一次次抢救,看到一个个病人转危为安,哪怕整个后背也湿透了依然成就感十足;暖心的是隔离病区的领导同事们互相关心关怀,一杯倒好的热水,一句鼓励的话都能让人重新斗志昂扬;感动的是来自患者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与感谢,是他们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终有回馈。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未来的我请你放心,我一定会继续加油的,等到疫情彻底结束的时候,再跟一起你分享胜利。


此致

敬礼


吴玲玉
2020年3月17日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