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并发症,您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4-02-26 1812 次浏览
甜蜜杀手!!糖尿病并发症
得了糖尿病
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单纯血糖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性病变、糖尿病足坏疽、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等。
糖尿病并发症累及全身
然而糖尿病并发症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正如温水煮青蛙,一开始并无任何表现,在糖分的喂养下让您全身脏器慢慢的发生变化,一旦到了晚期,任何药物都很难使之逆转,患者难逃非残即死的结局。因此,防治并发症,关键在于“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有了以下症状
您该怎么办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症状:
当糖尿病患者眼前出现「飞蚊症」、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时,很可能是发生了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在此要特别提醒老年糖友,当您出现视力下降时,务必要去医院眼科检查,排除糖尿病眼部病变。
筛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筛查非常重要。建议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眼科接受眼底散瞳检查。如果患者已出现视网膜病变,应当至少每 3 个月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暂时正常者,也应常规每年查一次眼底。
2、糖尿病肾病
症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仅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少数患者可有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眼睑及下肢浮肿、贫血、血压升高等症状。
筛查建议:
建议普通糖尿病患者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每 3 ~ 6 个月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双侧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针刺感,远端比近端症状明显。
到了晚期,部分患者的痛、温、触觉等感觉完全丧失,以至于手脚被钉子戳破或者被开水烫伤都没有感觉。
筛查建议:
周围神经病变的物理检查包括轻触觉、针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以及腱反射等五个方面,检测仪器有周围神经检测仪。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周围神经病变筛查。
4、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静息心动过速(即休息状态下心率增快)、胃轻瘫、顽固性便秘、腹泻或者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排尿无力、小便淋漓、膀胱尿储留以及张力性尿失禁、皮肤出汗过多或者不排汗、无症状性低血糖。
据调查,超过 50% 的男性糖尿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功能减退,其原因包括神经、血管、内分泌及心理因素等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阴茎勃起不坚、缺乏性高潮,严重者可发展成完全性阳痿。
筛查建议:
建议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以及 1 型糖尿病患者诊断 5 年后,无论有无症状均,均应针对自主神经病变进行筛查,之后至少每年筛查 1 次。对于既往否认糖尿病病史,本次以性功能障碍就诊者,建议筛查是否合并糖尿病。
5、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症状:
有些糖尿病人步行距离稍长便会出现小腿肌肉酸痛,必须停下来休息会儿,症状缓解后方能继续行走,医学上把这种被迫走走停停的现象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即便不活动也会出现下肢疼痛,医学上称之为静息痛。此外,这类患者还常有下肢怕冷发凉,皮肤苍白或暗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伴随症状。
以上这些均提示患者下肢血管有狭窄及缺血,如果不加重视、任其发展,很可能不久后会足部溃疡及坏疽,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
筛查建议: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下肢血管超声及踝肱动脉压比值(ABI)检查。
6、糖尿病口腔病变
警示症状: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口腔疾病,如牙周炎、口臭、龋齿、口腔黏膜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及脱落等等,这些症状常常反反复复、迁延不愈。这些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微循环障碍、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等有关。
筛查建议: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口腔问题,建议患者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7、糖尿病合并泌尿生殖系感染
警示症状:
由于血糖及尿糖升高,加之自身免疫力减低,因此,糖尿病人很容易发生尿道炎及外阴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外因瘙痒、白带增多且有异味,而且症状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筛查建议:
凡是有尿道刺激症状或外阴瘙痒的患者,要及时去医院化验尿常规及白带,以排查尿路感染及外阴炎。对于既往否认糖尿病病史,如反复出现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建议筛查是否合并糖尿病。
8、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警示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尿钙流失增加,再加上胰岛素缺乏,造成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因而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其症状表现主要有:腰酸背疼、驼背、身高变矮等等。
筛查建议:
建议绝经后女性,或者老年男性,或者缺少户外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每 1~2 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而难以察觉,只能通过相关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定期全面体检非常必要,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