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专家带你轻松抗糖
发布时间:2024-11-16 1609 次浏览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除饮食、运动疗法干预外
胰岛素治疗也是降糖方案之一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手册(2022版)》指出
2型糖尿病患者
经过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
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
应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的常用装置:胰岛素笔
胰岛素笔结构:由笔帽、笔身、刻度表、计量调节栓、注射按钮,笔芯架构成的。
胰岛素皮下注射,靠的就是这支笔。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笔有:诺和笔、优伴笔、秀霖笔、舒霖笔等。
混悬型胰岛素的混匀法
预混胰岛素分为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其中预混人胰岛素是指将重组人胰岛素(短效)与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中效)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胰岛素制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是指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与精蛋白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胰岛素制剂。
在使用预混胰岛素前需摇匀,保证笔芯内药液均匀。
1. 水平滚动是指在手掌之间的水平旋转,翻转是指将注射笔或笔芯上下充分颠倒
2. 在室温下5s内双手水平滚动胰岛素笔芯10次,然后10s内上下翻转10次 。
3. 肉眼检查确认胰岛素混悬液是否充分混匀,如果笔芯中仍然有晶状物存在,则重复操作 避免剧烈摇晃,否则会产生气泡,降低给药的准确性。
注射部位选择
1. 腹部:胰岛素吸收率达到100%
2. 上臂外侧:胰岛素吸收率为85%
3. 大腿外侧:胰岛素吸收率为70%,捏起皮肤注射
4. 臀部外上侧:胰岛素吸收率最慢,无需捏皮注射
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较快,短效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部位首选腹部。
胰岛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较慢,基础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的首选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
早餐前注射常规的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腹部皮下,以加快常规(短效)胰岛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波动。
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缓中效胰岛素的吸收,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注射部位轮换
目前一种已证实有效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法: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任何部位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厘米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宽度的方式进行轮换,以避免重复的组织损伤。
规范注射的方法
1 针头选择
4mm针头应垂直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肌内(或皮内)注射风险极小,是成人和儿童最安全的注射笔用针头,不分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
2 进针角度
1. 使用较短(4或5mm)的针头时,大部分患者无需提起皮肤,并可90°进针。
2.使用较长(≥6mm)的针头时,需要捏皮和(或)45°进针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
3 捏皮技术
捏皮应该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 根据患者体型、注射部位皮肤厚度及所用针头长度,以决定是否需要采用捏皮注射及注射角度。
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
1 注射疼痛
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切面受损,针头表面的润滑层磨损,增加疼痛 。
2 针头堵塞
重复使用针头,药液残留,形成结晶,堵塞针头,会引起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准确 。
3 注射部位感染
重复使用针头,空气中和针尖上的细菌可通过针管进入笔芯,既污染了药液,也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风险 。
4 皮下脂肪增生
针头使用的次数越多,发生皮下脂肪增生的风险越高。
新针头(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针头形状)
重复使用后的针头(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针头形状)
胰岛素的存放
1. 未开封的胰岛素贮存在2~8℃环境中 胰岛素应避免冷冻、阳光直射及反复震荡 。
2. 胰岛素初次使用后,应当在室温(15~30 ℃)下贮存不超过30天或按照生产厂家的建议贮存,且不超过有效期。预混胰岛素和一些新型胰岛素的贮存规定请遵循生产厂家建议 。
3. 如果室温超过30℃,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应当贮存在冰箱中。注射前,应使其回暖,比如可在手掌之间滚动使其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