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健康科普

“糖蜜蜜”和“骨脆脆”,您了解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吗?

发布时间:2024-12-07 1195 次浏览

640.jpg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发骨质疏松

你知道吗?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较正常人增加2-3倍。目前约1/2-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降低,其中近1/3的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日趋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同样应引起关注。

640-(1).jpg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尿糖、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的并发症、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会导致骨头大量被破坏,钙质易流失,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640 (2).jpg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骨质疏松?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在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高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更易跌倒,而低血糖、夜尿增加、视力下降、平衡功能减退、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应减弱都与跌倒及其引发的骨折有关。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哪些预警信号

01 下肢乏力、反复抽筋

小腿乏力,包括腿在夜间会抽筋,主要与钙质和维生素D减少或缺乏有关。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调控神经肌肉接头、肌肉收缩和运动的功能,当钙和维生素缺乏则会导致神经敏感性变高,收缩能力减弱。

02 腰腿痛

糖尿病会导致破骨细胞活跃,在破骨细胞活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痛的因子,痛点比较弥散,因此会出现腰疼、肩膀疼、膝关节疼、腿肚子疼等症状。

03 变矮

身高下降不光都是生理性问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问题,要警惕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为短时间内(1-3年)身高降低2到5厘米。所以身高的变化可以反应骨骼的健康情况。

640 (3).jpg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男性或者女性糖尿病患者建议去做骨质疏松的筛查,主要是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正常骨密度标准T值:T值大于-1.0是正常,T值在-1和-2.5之间是骨量低下,小于-2.5是骨质疏松。如果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1.jpg

如何预防及管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积极控制血糖,使血糖稳定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 6.5%-7.0% ,可以将高血糖对骨代谢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调整生活方式

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推荐时间段为每天上午 9~10 时或下午 3~5 时,不少于 30 分钟。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项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

骨健康保护剂

钙剂和维生素D,由于有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是防止骨折的发生,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主要抑制破骨及促进成骨两大类,均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需要患者高度重视,
及早预防,让骨头“硬”起来!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