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我市开设首家“联合病房”——我院神经内科设社区专诊病区

发布时间:2012-10-31 4216 次浏览

“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这是近年来我市医改力推的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不少老百姓对社区医院或多或少在医疗救治技术上有些担心。昨日,江苏康复医疗一院在宝塔路街道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神经内科专诊病区,这是全市首家医疗集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的“联合病房”,方便老百姓及时就医,并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昨天一大早,在我院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首批“转诊”的4位患者来到黎明卫生服务中心,住进了专门开设的神经内科黎明康复病区。在病区内,记者看到医疗设施齐全,每间病房内设置两张床位,有专门的护工进行护理服务,整洁干净的就医环境让人感觉很舒适。病区内还特地为神经内科患者设置了康复训练中心,配套器材齐全,给患者提供了较好的康复环境。

何谓联合病房?江苏康复集团社区管理中心主任李燕告诉记者,“联合病房”是在我市医疗改革中提出的新名词,就是将集团内各家医院慢性患者的康复治疗移至社区服务中心,由医疗集团安排医生、护士长期在社区康复病区内工作,让患者切实感受如同大医院般的护理服务,“用社区的收费标准,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正是'联合病房'的意义所在。”

为何会将“联合病房”最先设立在神经内科?记者了解到,在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常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我院也不例外。“早在7月份,全院床位最难找的就属我们科室,最紧张的时候曾在走廊上加了60多张床位。”我院神经内科主任周小平说,神经内科不同于其他疾病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很高,病人往往发病后容易造成身体功能的残缺,病情较重的话,患者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因此住院周期长,由于恢复期慢,患者总是不大愿意出院,造成病房紧张,床位难求。

“神经内科的急性治疗与康复性治疗分界很明显,作为三级医院大多接待的是流动的急性病人,这一现象在各大医院都存在。”周小平说,按照现在医改要求,“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就医良性模式都已初步形成,不少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不比大医院差,加之“联合医院”的推行,大医院将医疗技术、护理服务注入社区医院,老百姓大可不必担心社区的就医技术。

双向转诊后的“联合病房”除了在医疗技术上让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使医院医疗资源紧缺得到缓解,最实惠的还要数医疗费用的降低。患者家属江雨芬是首批同意将家属送入“联合病房”的,她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脑内大面积脑梗,已经入院10个月,之所以不出院就是想在医院享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

“当时神经内科主任事先来征求我的意见,还特地带我到社区医院参观。”江雨芬说,看完社区就医环境后,就同意将父亲移到社区医院来康复治疗。她认为,社区医院的硬件设施很齐全,有神经内科医生每天到社区查房,最主要的是按照社区医院的收费标准,她特地算了笔账,光是治疗费用就能省15%。 

社区医院成立的初衷,是为老百姓提供低价、就近、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些慢性病患者也能在社区医院得到治疗和恢复。李燕说,下一步还将继续和社区医院合作,将“联合病房”推广到更多科室,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