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3+X”的大卫生格局下——“家庭病床”着手做“小”做强

发布时间:2012-02-22 3890 次浏览

白大褂、医药箱,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送上门来的医疗服务,这可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下乡时的历史记忆,而是出现在市区街头的真实场景。通过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社区医疗网格化管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治疗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正在实现。同时,作为一项便民措施——家庭病床,在为越来越多的慢性病人提供服务。目前,市区已经建立家庭病床350多例,受到病人家属的好评。

病人不出社区 医生上门服务

昨天上午,寒气逼人,位于市区西部的桃一社区里出来活动的人也比平时少了许多。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悄然驶进小巷,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从车上走下来, 其中一人手里拎着一个装有换药设备的包。等候在此的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曾繁华医生和两名护士迎上来,一起穿过小巷,前往位于34幢401的患者周惠君家。

上到4楼,病人家属早已迎候在门口。来到病床前,康复医疗集团的国际造口治疗师、一人医大外科护士长贾静,造口专科护士仇晓溪向家属询问了老人近来的情况,叫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姜波,一边熟练地为因长期卧病在床而生褥疮的周惠君更换导尿管,为创口清洗换药,一边详细地向姜波进行技术要点的讲解:“3-4天要换一次药,气囊导尿管两周换一次——”处理完毕,贾静来到客厅,再次与姜波面对面交流指导,临走时留下了手机号码:“通过这两次学习,下次你们应该可以自己换药和更换导尿管了,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过来,这中间如果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及时打电话给我们。”面对周惠君的家人,她也叮嘱:“年纪大的,长期卧床病人,由于机体组织再生能力差,一定要多翻身,适当饮水,防止感染。”

面对一群上门来的白衣天使,周惠君的儿子吴进明连声道谢。他告诉记者,老母亲已经92岁,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去年冬天得了褥疮,抱不得、背不得,先要安全运到楼下,出租车、轿车都坐不进去,只能打电话叫120急救车,用软担架送上车。1月29日,吴进明带着母亲来到一人医看病。门诊专科护士仇晓溪见到周惠君老人的情况吃了一惊,创面很深已达4期(最深的一种),而且老人一直用导尿管,有部分感染症状。仇晓溪为她作了精心的治疗护理。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每次来医院做治疗多有不便,仇晓溪联系到老人所在的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希望通过指导社区医护人员掌握护理技巧后,由家庭医生登门为老人服务。这样,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与到大医院一样专业的护理服务了。

“3+X”让家庭病床运转更顺畅

“家庭病床服务简单来看,就是在家里住院,病人花费少而享受的医疗服务高。”市卫生局基妇处徐庆副处长告诉记者,家庭病床,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恢复健康,又能减轻家庭负担。

在镇江,家庭病床并不是新鲜事物。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各医院便开展了这项服务。一人医还设过“家庭病床科”。但由于体制方面问题,到了2000年左右,医院“家庭病床科”被撤销,后渐渐并入社区卫生服务的范畴。

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很广,主要包括:长期留置尿管的维护更换、行动不便的病人体表中小伤口的换药、造口护理、血糖血压监测、晚期肿瘤病人注射、急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常规健康指导、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康复期功能锻炼等。

去年我市推行“3+X”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制度,今年又将推行社区医疗服务网格化管理,都为家庭病床的顺畅运转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保障。目前,医疗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出院病人信息,按属地管理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出院病人的病程记录、手术过程等都有详细资料,上门服务时避免“两眼一抹黑”。

在“3+X”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背景下,家庭病床就医模式对于实现大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共享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也为社区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这些专家更换的气囊导尿管,平时我们都没有见过,更不会使用,通过她们手把手的指导,我也学会了。”姜波对记者说。

上门服务纳入医保,家庭病床=在家住院

新一轮医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社区和大医院之间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由大医院 指导,社区卫生机构具体服务,大家共同合作开展的家庭病床模式,正在促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

江苏康复医疗集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孔小庆告诉记者,2011年康复医疗集团共有家庭病床一百多例,许多像周惠君一样行动不便的患者感受到了方便,也为患者家属节省了费用和精力。她同时强调,要想达到完全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还需要居民进一步转变观念,并要提高他们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

家庭病床的费用方面也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市早在2007年3月推行的一项医保政策中明确规定,家庭病床、家庭出诊等上门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报销范围,这意味着家庭病床已纳入医保项目,家庭病床就相当于在家住院。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姚林林告诉记者,对于家庭病床提供的上门服务,她们按每次10元收取;如有注射费、材料费则另收。

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制度保障,家庭病床服务仍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孔小庆说,比如输液服务,即使是拥有6万多张家庭病床的上海,到目前也没有开设家庭病床输液服务,主要是考虑到风险,万一发生意外,究竟谁承担责任,目前并没有相关规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人数增加,家庭病床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但家庭病床要更好地运转,准入制度、服务细目、服务标准、风险评估等,尚需在实际运行中一步步完善。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