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李巧玉:病人苏醒了,自己却累得站不住了
发布时间:2019-09-02 3326 次浏览
1986年7月,大学毕业的李巧玉被分配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来到脑外科(现为神经外科)报到时,顿时吃了一惊:全科室只有9张病床,而且是在地下室里(防空洞)。科室医生共4个人,其中1人在外进修,除去科主任,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医生轮流值班,一人值完24小时的班,已是第二天近中午,第三天又要开始轮值。回想当年,李巧玉笑言:“我天生就是个不怕吃苦的人!”
农村长大的李巧玉,经历了足够多的儿时困苦,这让他长大后充满拼搏精神。工作中,为了练习手感,他一有空闲就拿医用镊子捡芝麻,或以医用磨钻磨生鸡蛋来锻炼手感力度。神经外科手术是在人的大脑里面动刀,每一次手术对医生来说,都要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去年,一位年仅20多岁的小伙子,因患颅内脑干血管瘤,来就诊时已经昏迷。经检查,患者的肿瘤是海绵状血管瘤,很大、不规则,且位于高危的“生命中枢”脑干部位。术前,李巧玉设想了各种预案;术中,无影灯下,他更是细致入微地将肿瘤从蜘蛛网样的神经血管旁慢慢剥离,整场手术耗时7个多小时。病人当天就苏醒了,而走下手术台的李巧玉却累得几乎站不住了。
工作中勤勉敬业,却难免疏忽对亲人的关爱,这曾给李巧玉带来一生的遗憾。刚参加工作那年,父亲病发高烧,家人打来电话喊他回家。可当天手上刚好有重危患者,李巧玉决定第二天再回家,谁知就是耽搁了这一夜,父亲深夜里被一口痰卡住喉咙,没有获得及时救助,不幸去世。李巧玉至今对此万分悔恨,而这件事也让他意识到,医护人员只要有小小的闪失,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性格温和的李巧玉说,日常工作中他很少发火,而作为科室主任,如果谁对患者态度不好,他就会动怒,“我常常跟年轻医生说,一定要盯着患者、想着患者,尽自己最大地努力照顾好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