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全站内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术有专攻 仁心为上——记市一人医专科特色护理团队

发布时间:2021-05-13 4293 次浏览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全民健康之路上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群众越来越高的需求和期盼,如何进一步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提供更安全精准、有效温馨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护理工作新课题。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各个科室内,分布着一个个独具专科特色的护理团队,她们用技术与爱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服务,治愈患者的身体与心灵,成为新时代医学护理工作者的表率。该院护理部主任高燕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今年的“5•12”更具特殊的节点意义。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发展护理,努力推动医院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产科护理团队——
理念引领,让准妈妈们“快乐分娩”

    “太感谢你们产房医护人员了,是你们的耐心和鼓励,我爱人才能顺利平安分娩,辛苦你们了!”4月24日上午,产妇张女士家属来到一人医产科,将一面写着“最美医护仁心仁术,白衣天使爱心倾注”的锦旗送达医护人员手中,并当面表达感激之情。

    4月13日早上,张女士出现规律宫缩后由病房送至产房待产。她对宫缩疼痛不太耐受,也没能很好掌握呼吸放松的方法,进入产房后既紧张又焦虑。产科一病区护士长、省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平凌综合评估该产妇的情况后,安排助产士李秀琴对其进行一对一导乐分娩。李秀琴非常耐心地指导胡女士进行分娩球的运动,促进胎头下降及宫颈扩张。当张女士有宫缩时,她就指导她进行“拉玛泽呼吸”,帮她放松。期间,张女士的丈夫也在产房陪产,李秀琴指导他对张女士的腰骶部进行按摩及言语安慰,以减轻宫缩带来的疼痛,产房全程都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当日下午,张女士顺利分娩出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分娩是很多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但分娩疼痛也给很多准妈妈带来了恐惧。从产前的减痛培训营到产时的导乐分娩,再到产后床旁新生儿护理,近年来,让产妇“快乐分娩”已经成为一人医产科护理团队的核心理念。

    在产前,助产士会指导产妇进行“拉玛泽减痛呼吸法”分娩技巧训练,教她们使用分娩球运动;在分娩时放为产妇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准爸爸们全程陪同,给产妇鼓励,由麻醉科、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组成的“无痛分娩”团队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平凌介绍,从产房到母婴同室病房后,产科的护士们会进行床边一对一护理,助力宝宝完成人生中的“四个第一”:妈妈的第一次亲吻、宝宝第一天档案、第一口母乳、第一次臀部护理。与此同时,也指导爸爸们完成人生中的“四个第一次”:第一次拥抱宝宝、第一次更换尿布、第一次抚触宝宝、第一次为宝宝沐浴。病房内的一系列护理与床边手把手的指导,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

    “我们发现,让爸爸们参与进更多环节,十分有利于调节产妇的情绪。”平凌介绍,现在产后抑郁多发,爸爸们的陪伴可以有效舒缓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经过前期指导,回家后的爸爸们还能在月子里有效“搭把手”。

    目前,一人医产科共有护士20人,每年接生1000名左右新生儿。保驾护航的产科护理团队贴心服务每一位产妇,迎来一个又一个健康的小生命。

 

老年医学科护理团队——
“爷爷”“奶奶”,让病房像家一样温暖

    今年98岁的张先生是一名抗癌老人,时不时需要入住一人医老年医学科。“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护士们都叫我爷爷,让我感觉特别亲切。”日前,在病房里接受记者采访的张老介绍,护士们逢年过节会在病区里给大家搞文娱活动,还经常组织一些志愿者前来陪他们说话、下棋,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这里的病房就像家一样温暖。”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老年医学科的示教室,很多老人正围聚在会议桌边打牌下棋。病区护士介绍,每个星期五下午是患者们固定进行益智游戏的时间。

    在老年医学科二病区护士长吴小梅和一病区护士长奚艳的介绍下,记者看到了病区内专门为老人们设置的课程表。课程表分为床旁实施和集中训练两部分,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4点至4点半都是上课时间。床旁实施课程表内的课程包括看图说话、识水果认房间、穿衣进食自理能力训练……这张课程表针对的是卧床患者;集中训练课程表中则包含音乐疗法、追忆往事等课程,意在锻炼老人们的思维能力,丰富老人们的住院生活。与此同时,科室内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运动康复训练,如手指操、握力器、举哑铃等上肢握力训练,沙袋绑腿抬高、弹力带等抗组训练,步行、快走、跳舞等有氧耐力训练。康复师会指导老人们开展个性化的平衡、柔韧训练。

    一人医老年医学科是全市首家以老年性疾病诊治为基础、以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级重点临床学科。与年轻患者不同的是,老年人往往一体多病,需要连续的医疗服务,且涉及康复、照料。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带病生存、失能失智比例高等临床突出问题,一人医老年医学科开展了“守护桑榆,医路有我”系列专科特色护理服务。

    爱心体现在点滴之处。奚艳介绍,针对老年住院患者容易发生的跌倒、走失、误吸、压力性损伤这四大风险问题,科室内建立了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此外,他们还创新性地研发了床栏报警器、老年走失风险快速评估转盘等护理用具,防范老年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


普外科护理团队——
守护“玫瑰”,让人生尽情绽放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结直肠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7.6万,死亡病例约19.1万。为延续结直肠癌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普外科有这样一种特殊手术:在患者的腹部做一朵“玫瑰”,俗称肠造口。为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接受这朵生命“玫瑰”,一人医普外科护理团队通过各类术前术后干预手段,提高手术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创伤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身体功能快速康复。

    患者陈女士是一名结直肠癌患者,去年在一人医普外科接受了肠造口手术。从她手术前,到手术中,以及后续的门诊,都有一名护士从头至尾参与,充分了解她全部的病史。一人医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晓艳介绍,这是为造口患者专门设置的“全程护士”。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需要创新,设置“全程护士”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举措。

    在一人医,肠造口手术前,由医生、全程护士、专科护士、麻醉师、营养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会为患者制定手术康复计划,再由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根据医生手术方式及造口类型,准确为生命“玫瑰”确定最佳位置。为了让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接受造口,全程护士会协助进行佩戴造口袋体验式训练,让患者术后能够更快适应造口生活。术后,全程护士会在门诊上对患者进行指导等后续服务,帮助患者进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排便途径,造口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而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时间毕竟有限,绝大部分康复需要在院外实施,因此,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造口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一人医普外科二病区护士长任茜介绍,在患者还没出院时,护士便会让家属帮忙更换造口袋、并鼓励患者自行更换。护士会为患者提供造口自护箱实物模型,确保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能够掌握造口的护理方法。面对一些回家后无人帮助的患者,护理人员有时还会上门进行“院外延伸服务”,“一定要真真正正教会他们使用、更换造口袋,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它。”任茜说。

    为了让造口患者们有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一人医普外科建立了“玫瑰家园”微信群,群内有经验丰富的造口治疗师和专科护士为大家在线提供免费咨询,病友们也会在群众互相加油打气。如今,每逢患者遇到难题都会拍照上传,向专科护士在线求救。普外科每年还会为这些“玫瑰”患者举办联谊会,让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享受温情,更好地回归社会。


心内科护理团队——
“双心”护理,让患者敢于“动”起来

    心力衰竭患者最怕什么?怕喝水!因为喝水会喘,让他们担心再次发生意外。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为他们进行监测与引导,让他们慢慢学会正常饮水。在市一人医心内科,护理团队需要为每位心力衰竭患者标记饮水量刻度,同时还制作一体化接便尿器,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

    与其他科室患者不同的是,心内科的患者大多是急危重症,发病突然。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一下不能接受,会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恐惧。对这样的患者,护士们不仅要解决其生理上的不适,更要关注心理上的问题。护理团队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心声,评估心理状况进行宣教指导,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应对疾病,实现心理、生理(心脏)“双心”护理。

    60岁的张女士因突发心梗在一人医心内科接受治疗。她记得恢复期时,自己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护士来到她的床边,鼓励她试着起来动动,在护士的搀扶下,张女士终于一点点坐起来、站起来。出院前,护士还特意教她回家后该怎么运动。“她们太有耐心了!”张女士由衷感慨。

    心内科一病区护士长严静萍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患者正越来越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人医心内科根据收治患者特点,实施了相应特色的护理服务。

    许多患者患了严重的心脏疾病后往往不敢运动,无法正常生活。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构建的专业的心脏康复团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和方案,由康复师、护士陪伴进行心脏康复活动,携带心电监护从床上活动、到床下活动、病区活动以及上下楼活动期间,护理人员会全程关注患者的感受和生理指标,确保活动安全。严静萍说,“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情况,有的方案适合这个患者,但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实时监测和把控。”

    为了鼓励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心内科护士们还设计了床上活动架,便于患者卧床期间进行床上直腿抬高运动。病区内也购置了运动脚踏车、哑铃、步行梯、弹力带等,开设专门的活动区域,方便患者的康复运动。

    目前,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干预已经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心内科二病区护士长丁小伟介绍,护理团队为每一位患者都建立了随访档案,会通过电话随访、专科门诊随访等方式开展定期追踪。医院还开设了“护心苑”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健康咨询,全程专业进行指导、科学实施照护,线上线下共同帮助心脏疾病患者以最佳的状态回归社会。

 

肿瘤科护理团队——
“医护患一体化”,让患者重塑生活信心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与理念更新,癌症已经由过去纯粹的“绝症”“不治之症”,成为今天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这种“慢性病”,市一人医肿瘤科通过“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加强了对患者的联合治疗和心理疏导,重塑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肿瘤患者张先生入院时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是先放疗还是化疗?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该怎么处理?长期反复住院增加家人负担,自己能做什么?住院后,张先生很快就收获了一张规范的“医护患一体化”沟通谈话记录,他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肿瘤科四病区护士长蒋芳介绍,肿瘤科“医护患一体化”包含医护联合治疗干预,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照护。患者经MDT团队讨论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后,护理团队会派出心理、肿瘤、营养、疼痛等专科护士与患者沟通、评估,精确地定位到影响肿瘤患者舒适度的常见问题,共同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什么是个性化护理方案?例如,在疼痛管理上,护士会使用“赋权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自我疼痛管理,降低心里痛苦程度,提高家属照顾能力,引入香薰疗法、正念减压法等缓解疼痛;在恶性呕吐预防上,护士会指导穴位按压,带领患者进行音乐放松疗法,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在营养管理上,会邀请营养师为患者开展健康讲座,护士工作坊现场指导家属制作抗癌食品等。护理人员会使用这些“对症之策”减轻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和痛苦,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这些精细化的专科护理,蒋芳说,肿瘤科护理团队还致力于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记者看到,科室内专门设置了“倾诉”小屋,护理人员通过倾听患者倾诉,可深入了解其心路历程和需求。除此之外,肿瘤科内还开辟了专用空间为患者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天下午都有患者在家属、志愿者或是医生护士的陪同下娱乐,可以练书法、下棋、跳抗癌健康操等。

    “营养科、疼痛科、中医科等科室都是我们的合作科室,每逢我们举办活动都会邀请相应科室的专家来帮忙。”蒋芳说,最近一次的体验式厨房,他们请来了营养科的老师现场教患者们制作简单的高蛋白饮食,获得了患者的好评。

记者了解到,病房内有一位肿瘤患者的家属,因为被护理人员的爱心所感动,主动加入到了医院的志愿者团队中。每逢肿瘤科举办活动,这位家属总是准时到场,为所有患者服务。他说,自己的家人在这里获得了关爱,他想把这份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