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你占了几个?
发布时间:2021-01-15 3507 次浏览
近日,@央视新闻 微博发布的
#年轻人猝死的三大导火索#
熬夜、酗酒、情绪激动
上了微博热搜,截至目前阅读7.4亿
3条年轻人“猝死”新闻
把这件事再次带到了大众的视界
2021年的第一天#《巴啦啦小魔仙》中演员孙侨潞因心梗去世#年仅25岁;1月4日,又爆出#拼多多员工在凌晨1点下班的路上因心梗猝死#年仅23岁;1月5日,#网红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心脏骤停突然离世#年仅27岁。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
而其中43%的年龄,都是在40岁以下
上期科普文章
#年轻人,我劝你惜命#
一起听了芮涛主任关于心梗的知识
这期小编就再来唠叨一下这三大导火索
01、90%年轻人的猝死都与熬夜有关
如今熬夜已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态,但很多人对熬夜的界定还很模糊。
怎样才算熬夜?
我白天睡觉,晚上工作算熬夜吗?
我周末4点睡,12点起床算熬夜吗?
根据普通人的生物钟,人体的修复时间在22点~凌晨3点,所以一般23点后入睡就叫熬夜。
但这个时间点不是绝对的,对于那些习惯晚睡的人,生物钟已适应了相对延迟的睡眠时间,其实不算熬夜。
目前公认影响睡眠的两大影响因子,分别是睡眠自我平衡和生物钟,用人话解释就是主要看你——
是否睡得够:成年人一天需要6-8小时的睡眠
是否睡得规律:每天的入睡时间及起床时间固定
要知道,90%年轻人的猝死都与熬夜有关。
熬夜后,身体会疲劳,同时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加,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方说心慌,心慌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心跳加快引起的,医学上讲叫心悸。再比如说心脏偷停,这时候就感觉心脏咯噔一下,医学上叫早搏。
而最严重的的情况,当我们的兴奋性过高,就有可能会出现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现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而这种心梗,就有可能导致猝死。
有研究表明,睡眠在6.5-7.4小时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低于4.5或高于9.5个小时,死亡率会倍增。
熬夜学习或刷手机的同学们,可要长点心了,要知道睡的好会让你更好看,能让你更健康,会让你更高效呢!
02、安全的饮酒剂量是零
医学界将酗酒定义为:一次喝5瓶或5瓶以上啤酒,或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高于0.08克/分升。
最新的研究表明,安全的饮酒剂量是多少呢?
是0。
大量的喝酒确实能够导致心肌严重的损伤,也会引起这种心率的增快,血压的增高,引起心肌舒张功能的异常,甚至有可能会引发酒精性的心肌病。当然最严重的的就有可能会增加猝死风险。
每年都有不少英雄好汉猝死在酒桌之上,可以说,酗酒简直就是通往地狱的高铁!
酗酒的诸多危害就不一一细数了,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小编要说的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喝酒,那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酒量。
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底,酸奶、米粥等厚流质食物,为酒精吸收放缓打下“基础”,同时也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喝酒时,适当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延缓胃肠排空,减慢酒精吸收的速度。
喝酒后,可以喝果汁、运动饮料,继续促进酒精排出,晨起还可以喝柠檬水、蜂蜜水补充水份、减轻恶心反应。
03、愤怒情绪时,心脏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7倍
你现在可以问下自己,是不是经常发火?甚至是毫无预兆的动怒?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不小,有时候就想去释放自己的情绪,结果就出现了小小的焦虑,甚至引发了愤怒。那么在愤怒的过程中,人就可能引发一种心碎综合征的疾病,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发生急性改变。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愤怒的情绪当中的时候,心脏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7倍,而脑卒中的风险则是平时的3.6倍。
说到这,有的小伙伴可能就害怕了,说:“我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猝死?”有些症状,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比如平时有没有活动以后的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的情况。
如果我们的体检在发现了有异常的心脏杂音,或者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则很有可能提示我们,出现了心脏的问题。那我们就应该赶紧去医院找专科的医生就诊,鉴别一下心脏是否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
虽然猝死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有征兆的。我们无法保证永远都是最幸运的那个,所以唯一能做到的是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并且去学习急救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04、技多不压身,上车
上期科普文章#年轻人,我劝你惜命#,我们温习了心肺复苏的步骤,就不再重复了,在这里小编想再来和大家说一说AED。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它可以提供高能量电流,帮助心跳骤停的病人消除心脏的不规律颤动,恢复正常心律,被称为“急救神器”。
目前我市在公共场所也安装有AED。大家面对心梗患者可以在附近看看有没有下图的这种救命机器。主要分布在大型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会议中心、体育场等。
更给力的是,AED操作简单,全程有语音提示,它咋说,你就咋做。
将AED正极紧贴在患者右侧锁骨下,负极紧帖在患者左侧乳头外下方(注意不要贴反),上缘距腋窝7 cm左右。将电极片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开始分析心率,AED 有自动分析功能,如患者是室颤,会立即报警。
如果建议除颤,确保无人接触患者,按下红色放电按钮,给予非同步200J的电击量。除颤后无论患者是何种心律,都应立即为其实施 2 分钟(5 个循环)的心脏按压!
如果文字不够生动,我们一起来看图。
另外,请记住: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现场没有AED,持续进行心脏按压,同样有效。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将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机会。
05、这些都是坑,千万别踩
有些人在出现心梗症状后,往往不重视,要么忙于工作,硬扛着不去医院,要么就是误当作其他的病,自己随便吃点药,结果可能会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1. 觉得胸痛没多大事,喝两口水就没事了
就诊延迟,会心肌坏死,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梗时,心肌坏死面积与缺血总时间是成正比的:心肌缺血20 min,心肌坏死面积约5%;心肌缺血40 min,心肌坏死面积约30%;心肌缺血3 h,心肌坏死面积约50%;心肌缺血24 h,心肌坏死面积约80%,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生心肌梗死一定要争分夺秒的再通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2. 知道自己有事,还“瞎打车”去医院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心梗患者比中风患者发病后平均晚到医院2小时,这是因为中风症状明显,能看到肢体不能动、口歪眼斜的症状。而心梗往往由于胸痛不剧烈或者不典型,很多人选择忍着,或者没有意识到心梗发生的可能性。
胸痛发生后,一定要优先呼叫120,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
3.“傻傻”在门诊等半天
心梗等不起,务必看急诊!大点的医院(比如我院)都有快速的绿色通道。
特别是设立了胸痛中心的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
4. 忙着找“熟人”
到达医院之后,一定要直接看急诊!不要忙着去找熟人,去找朋友!不要因为等朋友或熟人看病,而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5. 死都不肯放支架
“可怕的心脏支架,坑害了多少人!”网上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文章,全是“黑”心脏支架的谣言。很多人听信了谣言,对心脏支架很排斥。
心肌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急诊心脏介入手术,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恢复持续的血液供应。
而在不具备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医院,尤其是偏远的基层医院,在患者发病初期,急诊静脉溶栓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抢救措施,往往可以救患者一命。
但是,溶栓完成后,一定要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
总之,一旦被诊断为心梗,医生建议你静脉溶栓或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时,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
6. 只有一个人在医院,却要等家人来签字做手术
出门在外发生心梗,如果身边没有亲人,能够救你一命的只有医生!请相信他,果断签字手术。不要等待配偶,不要等孩子,更不要犯傻地要求回当地手术。命运,此刻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最后,为了远离猝死,屏幕前的你,放下手机,适当放放工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放过自己吧。
上一篇年轻人,我劝你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