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均每76秒就有1人确诊乳腺癌
发布时间:2021-10-23 4107 次浏览
近日,@央视新闻 微博发布的
#我国平均每76秒就有1人确诊乳腺癌#
上了微博热搜
小编看到这个数据吓了一跳
Word天呀,76秒就有1人确诊?!
于是,小编赶紧又请来了乳房外科主任肖秀娣
再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胸部摸到一块
坚硬的、圆形的“奶酪”
46岁的朱女士总觉得乳房有点疼,于是晚上洗完澡,对着镜子做了一次乳房自我检查,在左侧乳房摸到了约为鸡蛋大小的肿块。
第二天,她就赶紧来到了我院的乳房外科就诊。医生进行了乳房触诊后,认为朱女士的病情并不乐观。
通过乳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确诊左侧浸润性乳腺癌Ⅲ期。幸运的是,经过新辅助化疗后,乳房肿块明显缩小。后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每年的10月是乳腺癌防治宣传月,去年,小编应姐姐妹妹的留言推出了文章《女人,这些知识你必须懂》,讲解了乳腺结节科普,建议大家点击上面的链接,再去复习一下哟。
小编知道,这时肯定会有人要担心了,我来月经前经常会乳房疼痛,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乳房的周期性变化。
育龄期乳房的周期性变化
像“一年四季”
乳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器官,随着我们身体的性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变化。体内的激素包含雌激素、孕激素等伴随月经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
春天万物复苏,就像月经过后7天以后,乳腺小叶慢慢复苏。夏天枝繁叶茂,就像月经过后14天以后,乳腺小叶越来越多的生长,乳房开始胀痛。
秋天硕果累累,就像月经前7天左右的样子,乳腺小叶丰富,但是呈衰败之势,胀疼得更明显。冬天寒风瑟瑟,月经来潮的时候,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乳腺小叶逐渐凋零,松软起来。
图片来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乳房就在激素的调节下,月经前变大胀痛,月经后变小疼痛消失。所以,只是单纯在月经前疼痛的话,绝大多数是因为乳腺增生,并不需要担心哟。但是要排除乳腺增生中夹着生长出的手摸不到的肿块、结节,特别是乳房比较丰满的小伙伴。
绝大多数的乳腺增生都是良性的,不需要手术处理。仅仅有小部分的乳腺不典型增生会渐渐发展为乳腺癌,需要手术治疗。
以下高危险因素
要重视
我们听过的大多数乳腺问题,大部分都是自检时发现异常,然后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的,那么,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样的危险因素要更加重视乳房体检。
——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的女性
1)一级亲属(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2)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乳腺癌;
3)二级亲属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卵巢癌。
——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
1)月经初潮年龄≤12岁;
2)绝经年龄≥55岁;
3)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
4)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5)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
注:乳腺实质类型可分为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可能掩盖小肿块)和致密型(降低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
1)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
2)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3)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不少于半年;
4)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20岁起
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检
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其实乳房情况危险,那小姐姐们在家就能自查啦。建议女性20岁起,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检,有助早期发现乳腺问题。
可以在月经来潮后的7~14天进行,如果已经绝经的妇女,那就每月大概固定选一天,主要是一看二摸。
假如自查有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建议及时到医院乳房专科就诊,千万别自作主张喝中药,或者去美容院盲目推拿、按摩等。
另外,光养成自检的好习惯还不够,仍有可能因个人手法不正确而贻误病情。自检与定期去乳腺专科门诊体检相结合,才有机会把乳腺癌拒之门外。
美丽和健康
不是单选题哟
万一,只是万一,确诊了乳腺癌,千万也不要慌,现在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记住一条,保持乐观,剩下的全权交给专家制定精准的诊疗方案。
虽然乳腺癌发病率很高,但乳腺癌并没有那么致命,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的乳腺癌患者绝大多数可以不切除乳房,90%以上都可以获得长期无病生存。
一直以来,我院乳房外科团队将“融治疗与修复整形为一体” “微创化”等治疗理念落实到每一例乳房手术中,在治疗乳房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弥补、修复乳房,即便是乳腺癌患者,适合保留乳房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也可以保留乳房;不适合保留乳房的患者可以做一期乳房重建。
肖秀娣主任说:美丽和健康,不是单选题!你想要的美丽和健康,医生全部帮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