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手术机器人”上岗3年,帮助700多名患者走向健康

发布时间:2024-07-05 1326 次浏览

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手术间内

“身高”约两米

穿着无菌服的“达芬奇大夫”

在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任正兵的操作下

小幅度摆动着“三头四臂”

由可以实现3D高清成像的“眼睛”

和可以540度灵活动作的“手指”互相配合

为胸腺瘤患者赵先生(化名)手术

其实,“达芬奇大夫”并不是真正的医生,它的全名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下简称“达芬奇机器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备受瞩目的方向之一,也是助推医疗技术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2021年9月26日,我院在全市率先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同年10月21日,该系统正式“上岗”,辅助医生开展手术。近3年来,“达芬奇机器人”已被应用到多个临床科室,高科技的医疗设备为患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

胸腔顶部发现大肿瘤
手术操作空间极有限

上个月,赵先生因胸腺肿瘤,在我院心胸外科住院接受治疗。

“患者诊断为胸腺肿瘤,肿瘤位置在胸腔顶部。”任正兵介绍,该肿瘤周围包绕着重要组织,瘤体又大,留给医生手术操作的空间相当有限。

手术空间小,但要充分暴露病灶及周围组织血管,视野还要足够清晰,看似相悖却又必须兼顾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

结合多年的手术经验,任正兵首先给出了两个常规手术理念:

1.jpg

选择传统开胸手术,患者身体将面临一系列考验;选择微创胸腔镜手术,由于手术空间小,难以保证肿瘤顺利切除,有中途转开胸的可能。有没有确保不开“大刀”就能摘除肿瘤的治疗方法?还真有!

“机器人”与医生配合
为患者切除胸腺大肿瘤

针对赵先生的肿瘤生长位置,任正兵认为,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听说有一种能满足自己治疗需求的手术方式,赵先生二话不说,表示坚决选择“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当天,任正兵坐在距手术台数米开外的操作台前,先通过两个6毫米的小孔置入手术器械,紧接着通过操作台上的3D屏幕,清楚地看到了赵先生胸腔入口处的巨大肿瘤。

由于视野清晰,任正兵很快便精准定位病灶位置,然后手脚并用:手控操作杆,脚控踏板,调整机械臂的远近位置、调节镜头的焦距。在任正兵的精准操控下,“达芬奇机器人”很快完成了肿瘤剥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果断精准。

医生的“超级助手”
凸显几大技术优势

从这场人机配合的手术中不难看出,“达芬奇机器人”实际上并非独立工作的机器人,准确来说,更像是手术医生的“超级助手”,主刀医生借助操作平台,对其进行操控,使其按照医生的意愿去完成相应的手术动作。

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开展手术的近3年时间里,任正兵的操作技术越发娴熟,“达芬奇机器人”不可取代的优势也越发凸显。

在任正兵看来,“达芬奇机器人”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提供超清视野。其机械臂上的摄像头,可以三维立体呈现患者体内的影像,放大倍数远超普通腔镜的3-5倍,达到10倍,因此呈现出的组织间隙、血管神经会更加清晰。

不仅如此,“达芬奇机器人”的机械臂还可以模拟人类手腕的操作,540度灵活旋转,即使在腔镜无法触及的狭小空间也能精准操作。此外,机械臂还可以过滤掉人手的抖动,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

我院“达芬奇机器人”自“上岗”以来,在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科得到了广泛运用,常规开展食管癌、肺癌,胸腺、胃肠等肿瘤根治性手术,更是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肾部分切除等手术首选。截至目前,我院已累计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700多例,“达芬奇”已然成为外科医生的手术“利器”。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