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同样发病,同样“急救”,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

发布时间:2024-09-12 1551 次浏览

同样是突发心脏骤停,同样实施了急救

可结局却截然不同......

36岁的年轻女士在街边心脏骤停

周围人迅速拨打了120

到医院虽抢救成功,但出现了严重的脑损伤

70岁老人在家突发心脏骤停

他的儿子第一时间拨打120

抢救后老人不仅顺利清醒,还没有留下后遗症

之所以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

其原因就在于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

有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心肺复苏施救

带你走进
3个惊心动魄的急救时刻

今年的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周文勤给小编讲了三个真实的例子,小编听得胆战心惊,让我们详细地来听一听吧——

事发家中

他凭着一股劲儿救了老爸

一位70岁的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他的儿子立即拨打了120,并立即给父亲做了胸外按压。

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一边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一边紧急送至我院。在医院经过10多分钟的抢救后,老人恢复了自主心跳,抢救成功!一个小时后老人醒来,头脑清醒,没有产生后遗症。

路人及时抢救

虽发生肋骨断裂等并发症,依然抢救成功

有一位扬中的老太太心脏骤停,没有自主呼吸。送到医院时,老太太双侧肋骨都断了,断的肋骨还触碰到其他器官产生了内伤,可以看出在现场已经进行过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

即使是这样,送到医院后,老太太依然被救活了,最重要的是,由于施救及时,老太太的脑功能没有受到损伤。

第一时间未能获施救

心跳恢复,但出现了严重的脑损伤

36岁的年轻女士在街边发生了心脏骤停,周围人立即拨打120,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保持心肺复苏,送至我院。入院后经过持续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电除颤、开通静脉通路、用药等等,女士心跳恢复。

可惜的是,由于在第一现场的黄金时间内没有人为她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回一条命的她,还是出现了严重的脑损伤……

事后,我们问那位为爸爸做心肺复苏的小伙子,是不是学过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他说没有,只是平时看到过,知道抢救的黄金4分钟,想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

在扬中老太太的事例中,由于老年人骨头脆,院外抢救时肋骨断裂了。既然胸外按压有如此风险,那么遇到紧急情况是否还要积极施救呢?

遇到紧急情况
第一时间心肺复苏不要犹豫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遇到紧急情况,不要犹豫,第一时间心肺复苏!

首先,相较于胸部骨折,抢救生命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对需要施救的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不需要犹豫的。

2017 年 10 月中国正式实施了「好人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184 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条法律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善意施救者的责任豁免,让更多有急救能力的人参与到院前急救中来。

错过了“黄金4分钟”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可能随之而去

都说“心肺复苏”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心肺复苏这项技术还远没有达到人人所熟知并掌握的地步。错过了“黄金4分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可能随之而去。

心脏骤停的抢救是“分秒必争”的,每延迟1分钟,急救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何时开始心肺复苏决定了抢救的成功率:

1分钟内,成功率大于90%

4分钟内,成功率60%

6分钟内,成功率50%

8分钟内,成功率20%

10分钟以上,成功率几乎为0

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60%的抢救成功率,因此,这也被称为“黄金4分钟”。

一旦错过了心脏骤停急救的“黄金4分钟”,即便是抢救过来,脑细胞也会发生不可逆的受损。

原来用双手便可救人
还不都来学学

小编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现实:

我国心脏骤停最终抢救成功率极低、极低!

中国 <1%

日本 47%

美国 拉斯韦加斯州 79%

当你或者身边的人遇到意外,你是否拥有自救的能力?又是否只能当一个“手足无措”的旁观者?在意外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挽回一条生命?

学会心肺复苏这一技能,关键时刻,我们除了能拯救我们的亲人、好友,还可能将路边发病的陌生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这里有一套掌法,我不允许你还不会——

1.jpg

作为路人,在医院外面做心肺复苏时,周文勤医生强调了7个平时容易忽略的注意点:

1. 要确保自身环境安全,不能因为抢救使自己处于危险的环境中。这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

2. 评估患者有无反应,请立刻寻求120帮助,让其他人帮忙寻找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3. 确定有没有颈动脉搏动时,按在颈动脉上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

4. 如果没有呼吸和脉搏,不要犹豫立刻心肺复苏,如果有呼吸,但是没有脉博,同样也要做心肺复苏。因为有一种呼吸叫“濒死叹息样呼吸”,这也是心脏骤停的一种标志性呼吸状态。

5. 施救者手臂要与患者胸部平面完全垂直,上半身不能动,以腰部作为支点发力。不要倚靠在患者身上,每次按压确保胸廓充分回弹,有利于更多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6. 如果施救者只有一个人,就需要按压30次后给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不方便进行人工呼吸时,只进行胸外按压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按压时的胸廓变化也会有一定的通气产生。

7. 对于溺水患者和新生儿,要先通气后按压,口腔内可能存在有异物。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