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镇江临床医学院 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 镇江市肿瘤医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院动态

胸前别着一枚笑脸的“天使”——在一院病房感受优质护理服务

发布时间:2011-10-25 5213 次浏览

“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刘玲。今天感觉怎么样?早饭吃了吗?”上午7点30分,护士刘玲在和值夜班的同事交班后,在病床头换上自己的号牌,随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日前,记者前往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八病区,跟随普通护士体验了她们一天的工作。很多人对护士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打针挂水上,其实她们的工作不仅仅那么简单。护士长陈明松说,在她从业的27年中,护士工作最明显的变化是,她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病人。

忙碌,她们一刻不停

一大早,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八区就人头攒动,这里面有早起散步的病人,有前来探视的家属,也有工作服穿戴整齐准备开交班会的护士。所有护士胸前的口袋上都别着一个笑脸,下面是一枚挂表。7点半不到,大家都集中到了护士站,两班护士对自己的病人作交接后,再到病床前交班。

刘玲今年30岁,从事这个职业已有7年,新来的护士们都叫她刘老师。因为在护理工作上的优异表现,她被评为国家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接班后,她正在给病人更换床单被套,旁边有人来提醒她,开会了。

8点的会议主题还是交班——这次是医生和护士的交接。护士把病人的最新情况汇报给医生,同时医生也把病人的特殊情况交代给护士。刘玲从会议室出来时将近8点20分了,她又开始往病房跑。“8点半是我们的专科特色护理,我去叫病人集合。”专科特色护理是胸心外科最近实施的一项服务,她们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呼吸训练,从而帮助术后的病人咳嗽、咳痰。半个小时后,护士们将病人扶回房间,开始例行查房、查看临时医嘱和配水。刘玲一边帮病人挂水一边和他们聊天,脸上始终带着微笑。“10点半是我们和病人沟通的专门时间段。到11点我们会给病人发放口服药,询问他们中午的饮食。然后我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

12点一到,护士们又像上午一样忙碌起来:补充治疗车、询问病人饮食、测量体温、整理床单、输液、专科特色护理——她们在病房和走廊间来回穿梭,一刻不闲。护士长陈明松说,“我们不允许护士呆在护士站,护士就应该在病房里。”直到下午4点30分,一个8小时的白班才结束,晚班的护士开始来接班。

关怀,她们无微不至

病房里每一位病人的手上都戴有一根腕带,而且色彩不一。蓝色代表正常,红色代表有药物过敏史,黄色代表有跌倒危险,绿色代表有走失危险。除此之外,腕带上还会标明病人的基本信息。挂水前,护士会先问“你叫什么名字?”然后再核对腕带信息。有个爱逗乐的病人刚看见护士就抢先问:“我叫什么名字?”

也许你无法想象,护士们接触最多的已不是针管,而是纸笔。病床边、治疗车上、护士站里有各式各样的记录册,大家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清楚记录。在刘玲的口袋里,就有一本小本子供她随时记录病人的信息。“我们每个护士都有备忘录。病人开始挂水我也会记下来,这样不容易忘记换水时间。”

陈明松1985年参加工作,现已是主任护师。她说,近年来,护士工作的理念有很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是功能制排班,挂水的负责挂水,打针的负责打针,护士和病人交流很少,社会上有些人对护士的认识就还停留在那个阶段。但现在我们推行的是整体护理责任制,这让护士更加关注病人个体,而不单单是病情或医嘱。”

8楼大厅的角落挂着不少锦旗,有一面锦旗上写着“医术精湛、精心护理”。泰州人周扣锁是前两天因摔伤住进来的,他的妻子在一旁不停称赞道:“我们是在镇江打工的,这儿的护士比我们老家的好多了。白天晚上不停查房,护士长也常来病房问我们情况。”
                                                                                                                                                                                                    原载于《京江晚报》2011年10月22日A3版

门诊病人
满意度调查

住院病人
满意度调查

官方微信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