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男孩一天一杯奶茶喝出“大事”
发布时间:2020-11-13 4311 次浏览
前段时间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了
奶茶倍受年轻人的喜爱
很多人称之为“续命水”
但是喝奶茶也不是想喝就能喝的
前不久,一位16岁的男孩
就因为喝奶茶出了“大事”
奶茶喝的爽,报应来的快
16岁的小胖(化名)是一名高中生,1米72的他一直因为自己200多斤的体重感到烦恼,但今年,他仿佛Get了一项传说中的神仙技能:光吃不胖,还能瘦!短短3个月,他就瘦了60斤!
正当他暗自窃喜,他的家人发现了不对劲。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常常一坐就是半天,饮料、零食也没少吃,怎么会突然瘦这么多?于是带着小胖前往医院检查。
到了医院,医生给小胖测了血糖,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他的空腹血糖18.58mmol/l,已经超过正常最高数值的2倍还要多!
医生赶紧追问病史,小胖最近特别口干,小便特别多,这段时间每天晚上要起来小便4-5次。
在交谈中,医生还揪出了一个关键点,小胖特别爱喝奶茶,几乎把奶茶当水喝!
最后,医生诊断:你家孩子得了糖尿病!
小胖的家人感到很不解,孩子这么小,不过就喝了点奶茶,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
为何16岁的男孩会得糖尿病
大多数人认为得糖尿病的都是老年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糖尿病。就我院来说,近三年收治的未成年人糖尿病患者就有32例,最小的仅有12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糖尿病?
有些人是因为遗传、或者免疫缺陷所导致的,但是大部分是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的。
现代社会中有太多美食,各种加工食品,甜度、辣度、脆度都恰到好处,只要一开始吃就停不下来,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吃多变胖。
糖尿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的高碳水饮食(米面等含糖加工食品),刺激血糖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抵抗。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会提高糖尿病的风险,下面这几大主要的原因。
——熬夜提高糖尿病风险
白天犯困,晚上精神,刷刷剧,刷抖音,已经说年轻人的常态了。经常熬夜会让身体的代谢紊乱,很容易提高糖尿病的风险。
——爱吃面、粉等高碳水小吃
大部分人以为只有吃糖才会得糖尿病,其实生活中的糖很多。比如说:米饭、面、路边的酸辣粉、螺狮粉,甚至我们认为健康的粗粮,红薯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是高碳水食物。
——食欲旺盛,高热量饮食
现在的加工食品,会刺激我们的食欲,让我们吃多,高热量饮食也是糖尿病的另外一个原因。特别是高温油炸的植物油,很不健康。
——压力和胰岛素抵抗
很多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期慢性压力,很容易让身体的免疫系统崩溃。高压下,身体会做出反应,战斗或逃避反应,这个时候血糖会飙升,也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然,高压下,还会刺激食欲,让年轻人吃多,通过食物去缓解自己的压力。
——没有养成运动习惯、久坐不动
虽然说,现在年轻人运动越来越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爱动,喜欢宅在家里,久坐。
——零食当饭吃
现在年轻人吃太多了,尤其是零食,任何情绪下都可能吃东西,高兴吃,不高兴也吃。不断地刺激血糖和胰岛素,每天坐血糖过山车,只会让你的胰岛素敏感度越来越低。
糖尿病的危害超乎你的想象
糖尿病一旦发生很难根治,16岁得了糖尿病,可能未来70年都要与它抗争。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你可以这么想,水果在高浓度糖的环境下会变了性质化身果脯蜜饯,那么人体的组织器官在高血糖的环境下长期「腌制」,谁能保证正常的组织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呢?
神经病变→神经坏死、麻木→生不如死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视障or失明
肾病→肾衰竭→波及全身器官→狗带
细菌、真菌等更容易滋生→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
治疗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终生服药、胰岛素,还不包括治疗并发症。
瞅瞅你离糖尿病有多近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是先天遗传生来就有的,这个咱们暂且不表,这里讨论的是后天出现的2型糖尿病。
糖尿病没有很明显的早期症状,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搞混,以至于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却不自知,如果有下面的问题就真的要注意了。
征兆一: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是因为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的利用,导致脂肪跟蛋白质分解消耗,长时间下去就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
征兆二:喝水多
大多糖尿病患者排尿量非常多,同时高血糖状况比较严重会刺激到中枢口渴症状,导致口渴想喝水的现象。
征兆三:吃的多
排尿量多,糖分丢失的多,身体一旦丢失能量过多,就会出现食欲亢进,也就是胃口好能吃的现象。
征兆四:乏力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出现了问题,就容易感到疲惫乏力。
征兆五:皮肤异常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会出现一定异常,尤其是在下肢以及足部会出现溃烂的现象。
要不想被糖尿病“盯”上,赶紧照我说的做
要想不让糖尿病早早地就“盯上”自己,可参考以下几个建议,及早行动,或许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噢!
★★★1. 注意日常饮食,不要吃高脂肪和高糖类的食品 吃饭不要吃太饱。
★★★2. 注意生活作息,规律的作息能保持身体代谢正常,促进胰岛素分泌。
★★★3.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糖尿病和肥胖息息相关,得糖尿病的人群中有很多都是肥胖的人。
★★★4. 保持良好的心情,这个病和情绪也有关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大,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下也会发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
★★★5. 每年做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以下干货,收好不谢
明明是一种高发病,可偏偏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下面的干货记住了,我不说你肯定不知道!)
1. 治疗后血糖正常≠糖尿病被治愈
以目前的医学技术,糖尿病还没有根治办法,只能控制疾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糖尿病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认为被治愈。
2. 降血糖≠血糖越低越好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过低也很危险!当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会出现如出汗、手抖、心悸、眼前发黑等低血糖症状,如果不及时补充糖,严重时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甚至昏迷死亡!
3. 血糖降得快≠药物效果好
糖尿病人一直将“血糖”视为大敌,一经发现血糖升高,恨不得立刻降下来,殊不知,血糖降太快,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如视物模糊 、损伤脑细胞、低血糖反应、心肌梗死等。
4. 用胰岛素≠病情严重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等同于病情严重,把打胰岛素当作控制糖尿病的最后一招。及时使用胰岛素不仅可使血糖控制及早达标、减少远期并发症,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5. 清淡饮食≠不吃荤
糖尿病也算是“富贵病”,因此很多人在确诊后医生都建议要“清淡饮食、多吃粗粮、控制主食”,但在贯彻这一建议时,有些人用力过猛,不吃荤食、不吃主食、顿顿粗粮,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转给那些一直把奶茶当水喝的人
不要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