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人听力下降,除了说话大声点,还可以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03-07 1589 次浏览
还记得《夏洛特烦恼》里面的那个大爷吗?
“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啊”“马什么梅啊”
可谓“笑”果十足
但是笑归笑、闹归闹
这背后也反应出老年人的听力问题
听力保护我们可不能忽视
否则这些玩笑就有可能变成事实
家中老人逐渐沉默
可能是他听不清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发现耳朵不好使了。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听不见很正常,担心给子女添麻烦、怕花钱,选择默默忍着。
75岁的郭大爷(化名)就是这样。这5年间他就发现,自己与别人说话非常费劲,经常听不清,有时候还会出现耳鸣。这让他开始害怕与人交流,变得越来越沉默。
儿女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带他到我院检查。经过耳鼻喉头颈外科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耳道及鼓膜正常,但行听力测试后结果显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以高频下降为主。
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医生建议配戴助听器,从而提升听力,让他可以更加轻松的生活。
都是同龄人
为啥有的人听不到?
戴上助听器后,郭大爷的听力终于回来了。但同时他也挺纳闷:为啥别的老人听力好好的,就自己的不行了呢?
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唐俊翔
老年人的听力损失,不仅与年龄相关,还伴有其他综合且复杂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因为一些慢性疾病而引发听力损失;也有可能是在幼年或者中青年时期,出现各种耳科疾病引起听力下降,如中耳炎等。因此,当年龄再叠加疾病因素时,此类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的程度,就会比其他同龄老年人更显严重。
如果家族中有听力下降的人,或者在个人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一些与遗传有关的听力损失,此时如果再叠加上年龄增长、慢性疾病、噪声损伤等因素,这类人群听力损失一定会比同龄人更明显。
科技助听
比“大声点儿”更好的沟通方式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着重强调科技在听力保健和听力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如果发现家里老人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建议尽快带他们去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干预和治疗。
对于使用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的听力损失,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是帮助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听力、改善听觉言语交流的有效手段。
研究发现,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退化的过程,帮助他们顺畅地与人交流,改善心理状态。很多老年人听力下降后,非等到什么都听不清时才佩戴助听器。殊不知,长时间听不清声音,不与人交流,大脑反应会越来越迟钝。
当助听器不能满足听觉需求时,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以改善患者的听觉言语交流能力。
爱耳护耳
保护听力从我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唐俊翔医生告诉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噪音污染
如果必须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以考虑佩戴耳塞或耳罩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 合理使用耳机
记住“60-60-60”原则,环境声音不超过60分贝;戴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连续戴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 定期检查听力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听力问题更容易出现,因此更应该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
多给老人一些陪伴,经常聊聊天增进感情
预防他们认知能力下降
及时遵听医嘱
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